《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第三章

什么是焦虑以及焦虑在我们身上所发挥的作用

焦虑的含义

焦虑乃是神经症的动力中枢,在对神经症进行更加详细的讨论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焦虑的含义。

在前面的章节,作者曾把焦虑和恐惧作为同义词使用,事实上,焦虑和恐惧都是对危险境况做出的情绪反应,但仍有不同之处。

一个简单而明确地区分:恐惧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危险所做出的恰如其分的反应,而焦虑则是对危险的不对称反应,甚至是对想象中的危险的反应。

但这种区分有一种缺陷:要判断一种反应是不是恰当,就必须根据存在于某一特殊文化中的一般常识来判断。

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常识,判断恰不恰当要站在患者所在的文化环境去考虑。
比如说:在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农村有一种常识,男人或者女人 30 岁还不结婚是不正常的!然而在思想开放一些的城市是没有这种常识的。

但即使这一常识(患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的常识)认为患者的这一态度是没有根据的,神经症患者仍然能够很轻松的为这一态度找到合理性。

比如说:在思想比较开放的城市,人们并不认为 30 岁不结婚是不正常的,但是一些男女仍然会认为 30 岁不结婚不正常,并且有自己的理由(主观上给予合理性)。

根据以上的这些考虑,我们就需要刚刚的定义做一些修改:焦虑和恐惧其实都是对危险的恰当反映。但是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显而易见和客观存在的;而在焦虑的情况下,危险则是隐而不漏和主观存在的。

之所以做出这么明确的释义,旨在于说明一件事:视图采用劝说的方法来说服神经症患者摆脱焦虑,是徒劳的。因为患者的焦虑涉及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而是他内心所感受到的处境。

焦虑所发挥的作用

在我们的文化中,一般人很少意识到焦虑在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最多是在考试前、上场表演前有一些担心和忧虑。而神经症患者却不是这样。

有的神经症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深受焦虑之苦,但是表现形式很奇怪;
有的神经症患者时而能意识到焦虑,时而不能;
最后,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了一些症状,压抑感、自卑感、性生活紊乱等等,但是却并没有感到焦虑。(其实是有,但不自知)

为什么有焦虑却不自知呢?我们平时感受过爱、愤怒、怀疑、失落等等,这些感受可能很短暂,稍纵即逝,所以并没有存到我们的意识里,但是这些稍纵即逝的感受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做出某些奇怪表现的背后动力。

以上这些引出了一个更大、更广泛的问题:对一种感受的自觉程度,并不能说明这种感受的程度和重要性。

你没有意识到他,并不代表他不存在,并不代表他不重要。
其实这里是作者对佛洛依德的一个基本发现 —— 无意识的重要性,进行的阐述和发挥。

作者还说了,其实,我们有可能是一直在无意识的避免焦虑和摆脱焦虑,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这么做。

最一般的理由:焦虑折磨人啊!
此外,包含在焦虑心情内的一些因素,也是不能容忍的,比如说无力感、被非理性的东西控制、暗示我们身体出了问题等等。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开始逃避焦虑:

  • 把焦虑合理化:实质在于把焦虑转化为一种主观合理的恐惧;
  • 否认焦虑:症状的消失,并不是疾病治愈的充分标志;
  • 麻醉自己:酒精、药物、工作狂、强迫性手淫等;
  • 回避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思想、情感、冲动和处境。

其中第四种方式是最彻底的。这种自发的逃避有可能是自觉地或者模糊的察觉到了焦虑的存在并有意识的避免了它;也有可能是伪装自己,主观上只相信那些自己关注的事情。

自发逃避的原因是因为抑制作用的存在,抑制作用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无力执行、感受或思考某事,其功能则在于逃避执行、感受或思考这些事时所引发的焦虑。个人既不会觉察到焦虑,也无法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克服抑制作用。

那么我们为什么察觉不到自己身上的抑制状态呢?作者列出了以下几种想要察觉到抑制作用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觉察到自己的无能,就必须先察觉到我们做某事的渴望。你都不想去做这件事,你怎么会知道自己有没有做这件事的能力。如果一种抑制作用强大到足以阻碍我们的渴望和冲动,那么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种状态的。

第二种情况:抑制作用在患者的生活中扮演了太重要的职能,以至于让患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事实。比方说:一个人参与了一项竞争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所产生的的焦虑使他疲惫不堪(注意,是焦虑让人疲惫,而不是没有工作的能力,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这个事)。这时候他就会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这个想法保护了他,让他可以不去做这份工作从而避免工作时带来的焦虑,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承认抑制作用存在的,因为承认了就得继续承受焦虑的痛苦。

第三种情况:一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是赞同这种抑制状态的,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察觉不到抑制状态的存在。比方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当下处于统治地位的文化思想就是这么认为的,以至于我们通常不敢去大方的接受别人的赞美,并且认为这种想法理所应当。

在思考第三种情况的时候,需要思维能跳出当前文化环境的限制,以第三方的上帝视角来思考,会更容易理解。

最后

本章的目的不是列举所有焦虑的防御机制(回避、麻醉等等)来让你去一一对比,而是想说明:我们实际拥有的焦虑可能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得多。它会隐藏在很多看似合理的恐惧后面,它可以是我们借酒浇愁、寻欢作乐的潜在动力,也可以是使我们无力去做或无力享受某些事情的原因,更可以是隐藏在各种抑制作用背后的动力因素。

由于某些原因(后面会讲),我们的文化使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个人其实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焦虑,因此,每个人实际上都为自己建立了这种或那种的防御机制。